第 683 章 遷都之議

早朝上,衆大臣的事項讨論過後,司職太監并未高唱“退朝”。

荀攸得公孫度暗示,出列道:“漢室既服,帝國威勢大增,不複偏安一隅之勢。又天下一統在即,為長久計,臣請遷都。”

吏部尚書沮授緊跟着出列,說道:“臣附議!”

“涿縣地處北地,年年大雪封道,寸步難行,百姓尚且無礙,然消息難以傳遞,不便治理地方,宜應遷都。”

徐榮亦道:“沙州戰線綿延不下萬裏,倘有不測,難以自持。又中原腹地百廢待興,如若遷都,可令百姓振奮,仰視陛下神威,可也。”

其餘大臣紛紛表示贊同,都覺得應該遷都。說實在的,哪怕有炕,北方的冬天也着實夠冷,也難怪大家想要南遷。

“衆卿所言不無道理,遷都勢在必行。”

公孫度問道:“只是不知各位可有良地以安都?”

荀攸道:“長安地處關隴,比鄰渭黃,又曾是秦漢之都,或可遷都至此。”

沮授道:“洛陽經東漢百餘年經營,雖然曾遭受董賊禍害,但是民心已入,又有南來北往之利,亦可遷徙至此。”

随後一衆大臣又給出了邺城、濮陽、許昌等建議,并為此相互辯駁起來。公孫度認真聽着,一直未發表任何意見。

許久,衆大臣又相繼派出了邺城、許昌等城,留下了長安、洛陽、濮陽等城。

“咳咳~”

公孫度輕咳兩聲,大臣們立時都停止了讨論。

“諸位愛卿,你們所選不無道理,但是陳倉和南陽是否也可以考慮?這二者,一個幾乎處在帝國的中心,又地處兵家要道,一個有‘帝鄉’之稱,又比鄰荊襄,便于一統天下。不知諸位覺得如何?”

衆大臣聞言立馬就炸開了鍋,紛紛讨論了起來。

好半晌,荀攸忍不住首先說道:“陛下,陳倉會不會太小了點?”

“小了?”

公孫度淡淡一笑,道:“你們覺得就算是長安、洛陽這些大城,與涿縣相比若何?”

“額……自是遠遠不如!”

荀攸的話很正确,涿縣歷經多年發展,除了城池的占地沒有發生變化以外,城內很多東西都有了不小的變化。首當其沖就是房子的變化,除了大臣、大家族等府邸,尋常百姓的房子從小院變成了三到五層高的樓房,屬于木石混合型。

頂層以木材為主,做閣樓,下面的樓層,都以石料為主,以混凝土(傳統老式)為粘合劑砌牆,樓層仍是多以木材阻隔。也就是縮小了橫向占比,轉而進行縱向延伸。這樣一來,涿縣城的人口數量大增,從原本的十餘萬戶,到現在的近三十萬戶,堪稱暴漲。

最關鍵的是,這還是有意控制下的結果,要不然人口的數量還要進一步提高。即便如此,涿縣也擁有了約莫兩百萬人口,數量着實龐大。

那麽,其他城池要作為都城,能像涿縣這般繁榮嗎?

“所以啊!只要位置合适,為何不能成為我們考慮的對象?反正都要進行改建,在哪裏又有什麽關系?”公孫度笑眯眯的說道。

沮授沉思了一下,道:“這麽說,應該有很多地方都合适了!”

“不然!”

公孫度搖頭,道:“帝國龐大無比,真正适合定都的地方也就是散關以東,汜水關以西,武關以北,箕關以南這一片地方,頂多再算上濮陽和南陽,嗯,将來襄陽也可以算上。”

“沒錯!”

孔融難得的插口道:“這一帶,兼具南來北往之利,東西交彙之勢,無論是往西或往東、南、北,都會不利于行。況且,歷經劉漢四百年的統治,這一帶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上的發展都要遠超其他地方,乃是定都之良地。”

作為當世大家,又是孔聖之後,孔融的話份量很重。無論是荀攸,還是沮授,抑或是朝中其他大臣,都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随即,便針對這一帶的城池展開讨論。

讨論良久,得出的結論還是長安和洛陽,還有濮陽,也就是多了個陳倉。南陽是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中的,沒辦法,一個字“危險”。什麽,你說兩個字?不,他就是一個字。只是因為你眼花了才覺得是兩個字而已。

這時,督察院左監察禦史田豐出列道:“陛下,臣以為若要遷都,當以長安為要,其餘可作為備選。”

“哦?田愛卿有何高見,不妨說來聽聽。”公孫度眼眸之中閃過思索之色,說道。

田豐早有準備,回道:“陛下決議遷都,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帝國龐大,消息傳遞四方不便,當以中心為要;其次,便是沙州,陛下意欲西進,往沙州以西進軍。臣所言可有誤?”

公孫度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只是這樣的話,為何長安乃是首選,而不是陳倉呢?”

田豐成竹在胸,道:“陛下還記得長安在以前叫什麽名字?”

“以前?長安?”

公孫度一怔,旋即想到一個名字——

“鹹陽?”

田豐點頭道:“沒錯!就是秦鹹陽。雖然長安城與鹹陽并不是完全一樣,但是所處位置是相同的,最關鍵的是……”

說到這裏,田豐陡然看向公孫度,然而君臣二人齊齊說道:“馳道!”

啪、啪啪……

公孫度忍不住拍掌贊道:“田愛卿果然博學,竟還記得此事。劉漢四百年,馳道雖然廢棄,但是也比重新修建來得更快,很好!”

馳道,公孫度的印象簡直不要太深,哪怕是在兩千年後,馳道也有着他的蹤跡存在,被評價為出現最早的國道。而且其中不僅僅是國道,還有鐵路的存在。與後來鐵路不同的是,他們沒有蒸汽機車,而是馬力拉車。

據傳,鐵路只供始皇出行,并以同色優良馬匹作為動力,堪稱絕世創舉!

“這樣一來,第二條,第三條,甚至更多條鐵路是不是就能盡快出現了?”

公孫度心下火熱,要知道之前為了在草原修建那條鐵路可是花了大功夫,十好幾年,還有無數的人力物力。要不是有着番薯等物供應,怕是他就是下一個秦始皇了。

“好,就以長安為都。讓人盡快翻修長安,如有必要,可以擴建,将來說不定會有三五百萬人居住,成為帝國最大的城池之一。”

公孫度當即拍板,頓了頓,又道:“另外,工部立即派人對馳道進行勘察,如果可以重建,那就立即進行重建。哦,南面的馳道暫時不用理會,先弄好其他幾面的馳道。”

“是,陛下。臣遵命!”胡梓滿是喜悅的應道。

接着,荀攸卻又出列道:“陛下,臣以為不管是将來可能作為都城,還是為了增加城池內的人口數量,洛陽等城也應該進行翻修。”

“嗯……你這麽一說,倒也不無道理!”

公孫度沉吟了一下,道:“這樣吧,遷都之事乃重中之重,宜應先行,其餘城池押後再做。”

“是,陛下,臣等遵命。”

遷都之事定下,司職太監趕緊幹活,群臣遂散。

不過胡梓才走出大殿,想着趕緊回去将命令傳遞下去的時候,又被公孫度派人叫了回去。

“陛下!”

“嗯,坐。”

“謝陛下。”

胡梓坐定,道:“不知陛下喚臣前來可是有何要事?”

公孫度點點頭,有些嚴肅的說道:“不知你可找好接班人?”

胡梓聞言不由覺得頭大。工部下邊的工匠,不是沒有手藝精湛的大匠,問題是這些人都是那種癡迷技藝之人,當然了,要不是這樣,或許他們的技藝也不會如此高超,但是也正是因此,他們都沒有接任的想法,連念頭都沒有。

“陛下,臣年歲雖然不小,但是身子骨還算硬朗,還能撐些時間。”胡梓說這話的時候,滿臉的苦澀。

難道真的只能讓外行領導內行?

公孫度心頭閃過這樣的念頭,旋即就将其壓下,道:“朕覺得你可以多培養幾個,說不定就能有接班人了。”

頓了頓,公孫度有些含糊其辭的說道:“朕聽說,有一口吃馬姓博士,改良了绫機,或許會是個不錯的人。”

說完,不待胡梓細問,公孫度就擺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胡梓只得壓下心頭的疑問,拜退。

胡梓離開後,公孫度倒是對馬鈞多了幾分憧憬,他實在想知道這位在歷史上聲名卓著的發明家加入工部以後,會發生什麽事情,會不會加速工業時代的到來。

有的天才,不能以道理計!

公孫度是深刻明白這句話的,就像之前的蒸汽機一樣。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