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5 章 宇文與拓跋

公孫度看着拓跋忠、拓跋義兄弟心中滿是疑惑。

自二人歸附一來,一向是安分守己,恪守律法,平日裏除了與軍中的将領打交道以外,并不主動與其他人結識,無論是什麽人都是一樣。哪怕是他這位主公,也是甚少有交流。

而今天,這兩人竟然主動請求與他單獨一談,實在是奇怪得很。

“提羅、牧野,現在過去也差不多一年時間了,感覺如何?”公孫度心中雖然疑惑,但也沒有立即問起原因,反倒是說起了其他。

拓跋忠頗是激動的說道:“感覺很好,族人們也漸漸融入了這樣的生活,覺得比以前的颠沛流離,朝不保夕好太多太多了。感謝主公給了屬下以及族人們一個機會!屬下相信要不了多久,便會徹底的成為漢人的一份子!”

“是啊,沒有主公,這個時候族人不知道在這次南下中會死掉多少人,也不知道又遷徙到了什麽地方,是否有合适的草地生存。”拓跋義更加的直接。

但是兄弟二人都是一個意思,覺得成為漢人很好,生活上過的得比以前好。

“好,能習慣就好,正如你們是所說,遲早有一天能完全融入進來的。而且,某想來,這一天不會太遠!”公孫度面現笑意。對于這些他早已知曉,但拓跋忠兄弟二人真心實意的感謝,讓他更覺滿意,又多了兩名忠心的手下。

随後公孫度見二人沒有提起來意的意思,只能說道:“說吧,你們有什麽事情?如果是融入大漢有什麽問題的話,早說早解決,避免以後産生矛盾。”

拓跋義沒有說話,而是将轉頭看向拓跋忠,這讓公孫度明白拓跋義只是個添頭,真正的主角是拓跋忠,于是将目光全都放到了拓跋忠身上,想要看出個所以然來。

拓跋忠原本就心有惴惴,要不然也不會拉上自家弟弟一起,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家弟弟直接就把他給賣了,面皮一抽,心道:早知道這樣,就不帶你了!

拓跋忠一時間不知道怎麽說了,但見公孫度皺了皺眉頭,心頭一跳,忙道:“主公,其實這事兒是這樣的……”

說起來,這事兒和公孫度還有一定的關系,要不是他打敗了宇文助,令宇文部的實力和地位大大降低的話,也不會被格日多羅逼迫。進而即便是後來檀石槐讓他不用擔心,還是令其心中惶惶,心生他念。

這種情況下,宇文部內部分成了幾種看法,其一,幹脆歸附到檀石槐的部落之中,這說明檀石槐的聲望确實高;其二,則是遠走漠北之北,再也不回來;其三,其實這只是宇文助的想法,他希望能歸附到公孫度手下,換句話講,之前那一戰公孫度已經把他給打服了,他覺得公孫度有檀石槐之像,遲早能成為中原的單于。眼光倒是不錯,只是贊同的很少,不到三成。

不過,因為有拓跋部的“前車之鑒”,所以即便有一部分人仍舊舍不得部落,但還是同意了宇文助的提議。不過也正是因此,他們首先與拓跋忠、拓跋義兄弟取得了聯系,表示了想要效仿的意思。

效仿什麽?

自然是投入公孫度麾下!

對此,兄弟二人的看法是不同的:

拓跋義覺得,拒絕更好,因為只有他們這一部鮮卑加入公孫度手下的話,肯定更為受重視。

拓跋忠覺得,都是受到檀石槐的打壓,不得不做出此種選擇,理應相互幫助,況且,公孫度手下只有他們兄弟二人不是漢人,雖然沒有受到十分明顯的排擠,但這一年多以來,與其他人的交流甚少,有交情的僅僅寥寥三五人,若是宇文助也來了,也能多一份力量。

拓跋義向來以自家哥哥的主意為準,即便是現在也是一樣,所以雖然另有看法,但還是一同求見了公孫度。

“嗯,某知道了,你們先下去休息休息,待明天會議過後,再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複。”聽完拓跋忠的話,公孫度沒有當即應下,而是如此說道。

拓跋義張嘴欲言,但被拓跋忠攔下了:“是,多謝主公!”

拓跋義也只好跟着說道:“是,多謝主公。”

“嗯。”公孫度點了點頭。

兄弟二人随即退了出去。

剛走出沒有多遠,拓跋義就不樂意的說道:“二哥,你幹嘛不讓我說?難道你不想主公答應下來嗎?”

不樂意中還帶着絲絲疑惑。

“我的傻弟弟啊!”

拓跋忠搖搖頭,解釋道:“牧野,你要知道現在主公是主,我們是臣屬,主公既然說了會考慮,那就是會考慮,豈能多言?無論最後主公做出什麽樣的決定,我們都只需要遵從就行了。”

“可……”拓跋義仍是不樂意。

拓跋忠見此卻沒有在多說什麽。

當這一番對話,傳到公孫度耳中的時候,令其對拓跋忠又多了幾分刮目相看。只不過,是否接納宇文部,依舊讓他頭疼。

宇文部和拓跋部有着十分巨大的區別:

宇文部是東部鮮卑大部之一,在檀石槐統一鮮卑以前,他們在玄菟、遼東、昌黎等邊郡多有劫掠,算是有着數代的仇恨;加之去年宇文助更是親自領兵攻伐候城,雖然這是檀石槐的命令,但是依舊無法改變宇文助對漢人的傷害。

拓跋部就不同了,他們乃是北部鮮卑的一部,雖然也是大部,但是多是與同族的其餘各部,以及北面的丁零等族作戰,南下的時候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是在雁門郡。

所以公孫度能接受拓跋部,但是對于宇文部卻擔心接納之後會影響民心,以及穩定。尤其是眼下即将攻伐東沓等城的時候,穩定尤為重要。

要是能等到攻伐完成之後的話,倒是還好,但是顯然這不可能,畢竟冬天馬上就要到了,宇文部需要的就是十天半個月的時間。

其實,如果是換做朝廷的人來選擇的話,肯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同意。

這從大漢能接納西羌、匈奴、烏桓,以高句麗一部來看,就能明顯看出漢人有着容納萬民百族之心。

最關鍵的是,以大漢廣闊的宜居領土,以及龐大的人口基數,有着容納萬民百族之能。

因此,當公孫度思索良久,仍是難以下定決心,将魏攸招來之時,得到的便是應允。

“為什麽?你就不怕因此影響了玄菟、遼東的安定嗎?還是說覺得我們與鮮卑之前的仇恨就因某的一道命令就消除了?”公孫度十分不解。

魏攸詫異道:“主公怎麽會這麽想?”

公孫度聞言便将自己想到了宇文部拓跋部的不同說了出來。

“哈哈哈!”

哪知魏攸聽完就大笑了起來,直到看到公孫度面色一黑的時候,才趕緊了停了下來,說道:“咳咳,主公,不管他原來是北部鮮卑,還是東部鮮卑,宇文部和拓跋部都是鮮卑,在百姓眼中沒有任何不同。”

公孫度恍然大悟,是了,管他張三還是李四,他都是人,在猛獸眼中就是一道美味……額,錯了,無論是東部鮮卑,還是西部鮮卑,或者是少有與大漢打交道的北部鮮卑,他都是鮮卑,沒有任何的不同。

百姓們能接受拓跋部,也就能接受宇文部!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