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争戰四方卻沒有足夠掃平天下的軍事實力,意圖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卻沒有達到标準的國力,有囊括四海的野心卻又沒有為之付出一切的決心與意志,這就是耶佐斯帝國的最好寫照。
面對勝利沒有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将其得到的決心,面對失敗又沒有壯士扼腕及時止損的勇氣,在馬萊與協約國之間反複橫跳的代價就是同時得罪雙方,被雙方聯起手來痛打一頓。
耶佐斯帝國戰前陸軍有常備兵力三十五萬,還有五萬的預備役,在加入戰争後軍隊臨時擴張至六十萬人,一番戰争下來如今還剩下四十三萬出頭。而現在協約國同馬萊的軍隊加起來已達到六十多萬,分東西兩路夾擊耶佐斯帝國,原本貌似強大的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
四十萬大軍防禦六十萬軍隊入侵聽起來是彈綽有餘,但只可惜軍隊與軍隊之間的戰鬥力往往是無法相提并論的。六十多萬百戰餘生的精銳老兵再搭配上最新銳的裝備與最先進的作戰理念,根本不是耶佐斯帝國那些裝備陳舊、理念落後,只能欺負那些小國與弱者的軍隊可比的。
更不要說協約國方面還有巨人之力幫助而耶佐斯帝國四十萬軍隊中還有着大量的後勤部隊,二線部隊,全都是戰力低下沒有經歷過戰争的士兵,別說上戰場了,真正規格的重裝備都湊不齊。四十萬大軍中真正具有戰鬥力的大約只有二十萬,屬于精銳裝備精良的部隊不超過三萬。
雙方開戰不到一個月,耶佐斯帝國的軍隊就被打得屁滾尿流丢城失地,原本占領馬萊的土地一下子全吐了出來,而這一個月的時間耶佐斯帝國大使在國際上的抗議賣慘也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馬萊軍抓着機會就按住耶位斯帝國這個二五仔往死裏暴打,根本不接受對方發來的任何談判請求;協議國方面三國則紛紛表示人民志願軍屬于民間行為,政府不會插手,言下之意就是你們這幫混蛋自己乖乖洗幹淨脖子等死吧,我們才不與你們進行談判。
在如此慘淡的背景下,也無怪弗朗西斯如此憤怒,耶佐斯帝國可不是馬萊,既沒有超級大國的實力也沒有超級大國的底蘊,能在遭受接連重創的情況下還能拉出一支大軍以一敵四,最終争取有條件投降倒向協約國。
而對耶佐斯帝國而言,別說四國聯軍了,單是現在的馬萊他們都敵擋不住。
這種被刀刃緩緩壓入脖頸走向死亡的感覺自不好受,在弗朗西斯又砸了兩樣東西後才重新平靜一些再一次發問:“就沒有哪位愛卿能提出些建議嗎?!你們當初一個個談笑風聲淡定自若的樣子都哪去了?!”
大臣們都跪在地上低着頭沉默不語——敵方在前線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六十萬,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如果有必要的話咬咬牙再動員個六十萬完全不是問題,雖然質量會下降不少但數量足以彌補缺陷,而耶佐斯帝國想要再動員個二十萬人都無比艱難,這仗怎麽打?
幾位大臣相互之間默默交換了個眼色,打是不可能打贏的,還是等皇帝座下徹底冷靜下來後去勸勸他進行“戰略收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