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0 章 新格局

嗒嗒嗒……

屋外傳來腳步聲,公孫度并未聽到,他仍處于悲傷的情緒之中。

“典侍衛?”

輕聲的呼喚,讓典韋轉過頭,同時也驚醒了公孫度,因為他老了,耳力卻沒有絲毫下降。只是心情不好的他,懶得理會。

典韋看了看公孫度,輕手輕腳的走到了門外,然後低聲問道:“有什麽事?”

“我們……”

典韋聽完,面露欽佩之色。

“嗯,你去吧,這會兒陛下心情不好,等會俺會禀報陛下的。”

“有勞典侍衛了。”

來人離開,典韋也悄悄回到屋內。

剛站定,就聽公孫度問道:“發生了什麽事?”

典韋神情一正,道:“找到許褚了,但是……”

“嗯?”

“他死了,自刎!”

公孫度心頭一震,贊道:“果真是忠義之人!”

随即神色一正,道:“傳朕口谕,許褚忠義無雙,其家人任何人都不怠慢,另,若其子有意,可進入軍中。”

頓了頓,公孫度有些哀傷的說道:“把他和曹操葬在一塊兒吧!哦,對了,還有曹丕,這樣或許能讓他們父子在地府之中冰釋前嫌。”

“是,陛下。”

典韋很是鄭重的應下了。

公孫度随即将目光放到了身前的桌面,看着寫着許褚的書信,不由搖了搖頭:不管孟德你想對他說什麽,現在都可以親自去說了。

想罷,公孫度猶豫了一下,将另外兩封書信放進了懷裏,而許褚的這一封,待手下進來收殓曹操屍體的時候,說道:“這封書信放到許褚的棺內吧!”

很多年以後,當考古學家們打開曹操墓的時候,在許褚的棺木中,發現了這封書信,根據書信的內容,他們推測這是曹操所寫。只是有些奇怪的是,既然曹操所寫,許褚為何會和曹操葬在一起,畢竟從內容來看,許褚應該是比曹操死得晚很多,難道是後來葬入?考古學家們,又開始在高祖本紀中,尋找答案,然而,并無蹤跡。

事實上,這一段空白,有些離奇。

對于公孫度而言,這段時間正好心情不好,所以并未關注這些,所以史官是否有記載,只是下意識覺得會。但是朝中的某些大臣得知消息後,覺得如果按照實情記載,有可能會太擡高敵人的品質,降低公孫度的人品,所以要求史官往另一個方向寫。可是史官覺得不應該這麽做,卻又覺得神仙下凡的公孫度不應該有污點,所以幹脆不寫,于是就成了歷史迷案。

之後,公孫度并未離開許昌,而是暫時住在皇宮之中。南軍則在公孫度的關注下,迅速接手兖豫二州剩下的郡縣,以及荊州南陽一地。

這期間,公孫度多次召曹彰等人入宮,不為別的,只為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好在曹彰都是聰明人,明白公孫度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已經是手下留情,像曹節等人,甚至抱有感激之心。

秋日漸近,劉協投降的消息傳到了南面。

襄陽,劉備沒有立即趕回蜀中,只是讓諸葛亮帶領蜀中的士兵回去穩住局勢。是的,此前他們已經得到了漢中被拿下的确切消息,現在——

“投降了?”

劉備整個人好像瞬間就沒了靈魂,其他人也沒好到哪裏去,都是被震驚得不行,尤其是馬良!

在南歸的時候,馬良和諸葛亮還曾就此事進行過協商,都曾有讓出荊州,以聯合曹軍隔江抗衡明軍的想法。同時也得到了劉備的同意,為此還在關羽待在新野,以作接應。

“怎麽會這樣?”

劉備的呢喃就像一柄沉重的鼓槌,狠狠的敲擊在衆人心頭,将他們剛回來的心神又給震暈了過去。

其實,劉備已經回過神來,只是他心頭滿是失落。

原本按照打算,如果曹操撤至襄陽,他則退到益州。這樣一來,雖然說是聯盟,但是只要明軍不傻,肯定會先從荊楚之地發起攻擊,而不是蜀中。他便可以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說不定最後還能撿個便宜。

如果曹操不撤,劉備敢那第三條腿發誓,他死定了!曹操死了,劉協也肯定跑不了,那他這個作為高祖後裔的王爺,就可以……最關鍵的是,南陽周邊的動靜,劉備也隐約有所耳聞,所以他有八成把握曹操會死。

沒了,都沒了!什麽都沒了!

這才是劉備失落的真正原因。

馬良或許知道點什麽,但是他沒說。

諸葛亮或許也知道點什麽,但是他去了蜀中。故意的?

馬良對此很是懷疑。

“咳咳~”

最後,還是馬良首先打破了凝重的氣氛,道:“大王,臣以為所謂陛下投降,不過是明軍刻意傳出的假消息,或許陛下已經身死,只是為了收買人心才這樣說;也有可能是陛下受到威脅,不得不做出‘投降’的舉動來。所以一切都是明軍的過錯,大王身為高祖後裔,理應挺身而出,繼承大位,複興漢室。”

劉備似乎被“震驚”到了,一時間沒有反應。

其餘大臣則不然,滿眼的喜悅,當即齊呼道:“請大王,繼承大位,複興漢室!”

衆大臣再三相請,加上馬良看清了劉備心中所想,曉以利害,最後答應了下來。

盛武二年,夏末秋初,劉備于襄陽稱帝,以成都為國都,國號亦為“漢”,年號“章武”。

登基之後,劉備遍封群臣,以諸葛亮為丞相,令益州牧;關羽為大将軍,假節钺;關平……

随後,劉備下達了讨賊檄文,對象不用說,自是公孫度無疑。檄文中,例數公孫度的不是,尤其是妄自稱帝,又脅迫前皇帝劉協等罪狀。到底劉備擔心出現意外,沒敢直接說公孫度殺了劉協。

有趣的是,檄文發出,劉備就啓程趕往成都,頗有種逃命的趕腳。

大将軍關羽,則在荊州大肆招兵,演練士卒,及至深秋,荊州大軍已經擴增至二十三萬,堪稱實力大增。并且招兵一事仍未停歇,預計來年初春之際,會再增加兩萬至七萬。

而荊州只是小菜,畢竟自黃巾以來,荊州的人口流失十分嚴重,從六百萬人口下降到了兩百多萬。益州則不然,受到黃巾的影響并不多,足有六百萬人口,除去明軍占領的漢中,以及還未完全掌控在手裏的益州南部永昌等幾郡,仍有三百多萬。

益州的大軍從二十多萬迅速擴增至四十萬,分作兩部在廣漢和成都大肆操練,倒是頗有些複興之勢。

回到劉備稱帝後不久。

左近的孫策接到消息大喜不已,召集群臣,直接的表達出了稱帝的想法。張昭、魯肅等人倒是想要反駁,但是劉協已降,若是繼續稱吳王,就有種低人一等的感覺,至于向公孫度或者劉備效命一事,他們是想都不敢想的。

錯了,或許想了,但是說是絕對不敢說的。

是年秋初,孫策于柴桑稱帝,定都柴桑、南昌、秣陵、鄱陽,國號為“吳”,年號黃龍。說來好笑,之所以有四個都城,乃是擔心明軍水軍太過離開,柴桑和秣陵不安全,所以又以南昌和鄱陽為都,合成東吳四都。

原本國號孫策是想改為“楚”的,畢竟他有個小霸王的稱號,着實有些崇拜項羽的。但是被張昭等人以不吉利等等為由拒絕。孫策倒也不是一定要用“楚”這個年號,他被說服了。

又以顧雍、張昭為左右丞相……魯肅為水軍大都督、黃蓋為水軍副都督……

荊楚益之地,公孫度并未在意他們的反應,而是将目光放到了西面。

馬騰得到消息的時候,差不多正好就是孫策稱帝的時候,他的反應比之劉備更甚,因為他是真正的忠臣。

朝廷沒了,馬騰也沒了信仰,不知所措,直到黃忠到來,才長嘆一聲,宣布将家主之位傳給馬超,而他,則回到老家槐裏養老,不再過問世事。

馬騰的舉動,要問對誰的影響最大,自然是韓遂!

前路沒了,左邊有人蹲着了,結果後路也沒了!難道要去右邊的苦寒之地?那不是等死嗎?

“不行,絕對不行!去羌族老巢,那就是找死!”

對于成公英的建議,韓遂是直搖腦袋,死活不同意,最後被逼問得急了,吼道:“怎麽去?誰願意?難道要本将帶着百來個親兵去羌族腹地肆掠?那還不如死在西涼算了,總好過被人将頭骨做成飲酒的器具。”

成公英沉默一下,道:“那主公要是不想死,就只有投降了,而且越早越好。”

韓遂是個奸詐的家夥,一聽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只是……

“明帝會真心接納本将嗎?”

成公英問道:“主公和明帝有仇嗎?”

“沒有!”韓遂搖頭。

“那主公覺得明帝的心胸如何?”

“嗯?這麽說……會?”

成公英點頭道:“明帝連漢帝都能容納,更封其為漢王,自然不會為難将軍,反而還會有所封賞。而且,主公的投降得越早,封賞也會越豐厚。”

不久,韓遂降,涼州盡複。

至此,公孫度已經基本掌握江北之地,威勢大增。令劉備、孫策十分默契的派出使者向對方表示要結盟。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